【聚焦|课程思政】云上金课聚焦《习市长指导我“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5日 来源:教师工作部

背景资料:3月16日,《中国青年报》整版刊发《习市长指导我“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一文,这是《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采访实录的第二十七篇。文中,我校1983级经济系校友张宏樑回忆了大学期间,习近平同志同他讨论《资本论》课程的学习,分享自己当年在梁家河研读《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的体会,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对一个普通厦大学子的亲切关怀。

3月24日,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传播理论研究》课程在“云上”拉开了帷幕。课上,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传播研究所所长谢清果带领着同学们对《习市长指导我“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采访实录进行了热烈探讨,并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华夏传播理论的视角切入,以专业为根基,牢抓课程思政,打造了一堂守正创新的云上金课。

因受疫情的短暂影响,本次课堂只能在线上进行,但这并未影响到同学们的交流热情,每位同学都紧密联系自身特长、课程选题和实践经历,畅谈学习心得,认真体悟习近平同志对大学生朋友们的谆谆教诲。同时,谢清果也对每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细致点评,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在课堂伊始,谢清果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传播理论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活水源泉。采访实录中习近平同志对张宏樑学长关心指导的暖心故事,激发了青年学子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的热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中国传播理论的必由之路。

2021级硕士生林宇阳表示,习近平同志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治学应扎根所研究的经典和现象本身,要通读且注重梳理与重点提取,再反复翻读确认观念的核心和精髓,由此“把厚读薄”。同时,也必须要扎根中国实际进行阐述,并进行现代性意义的阐发,由此也便可实现“把薄读厚”。

“我们也深深受到同源血脉的召唤,急切地希望能够早日实现两岸更进一步的交流与发展”。2021级硕士生吴佩莹从习近平同志在与张宏樑学长的交谈过程中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的身份理解出发与同学做分享。她还引用了谢清果老师对于“中国”作为传播概念里蕴含的——“共生交往,心传天下”做解读,印证习近平同志所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团结的大一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扎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享伟大时代荣光。

“从习近平同志与大学生亲切交流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达到了‘风行草偃’的传播效果,影响了张宏樑学长对做学问和做人的认识和行为。”2021级硕士生王梦思还从传播效果上进行了讨论,习近平同志的一言一行体现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

最后,谢清果总结到,这一场跨越了30多年时空的对话,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勉励各位同学应时刻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行稳致远。从十八大到即将召开的二十大,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节点,学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我们师生共同致力于建构中国传播理论,为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传播理论研究》课程旨在探讨传播学本土化问题,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蕴藏着的传播智慧,努力建构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度、中国气派的华夏传播学话语体系。课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聚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作用引领,筑牢育人“同心圆”。本课程还面向全校各个学院的学生进行开放选课,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了解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本学期的课程除了新闻传播学本专业的学生进行研修,还有艺术学院等学院的学生慕名而来。

原声回响: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中国传播理论研究的角度回望和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二十七)中国传播理论研究也应当“中”“西”“马”三驾马车并进——即以中国文化为根基,中国社会实践为立场,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作为他山之石,汲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粹,熔为一炉,在中国社会的大地上构建能够诠释中华文明何来,中华文明何往的本土传播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传播研究所所长 谢清果)

我们华夏传播研究会的理念是“中华文化立场 全球传播视野”我们既不能一味信仰西方,也不能排斥西方,而是要在世界历史的坐标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在中西对比中照亮彼此。(2021级传播学博士生 王婕)

习近平同志以“言传身教”的华夏文明传播方式对大学生寄予无限期待,同时也赋予大学生以光荣责任。我将时刻铭记“在什么年纪就要干好这个年纪该干的事。年轻就要扎扎实实下到基层锻炼自己......将来工作了,要先从基层做起”,努力鞭策自己,砥砺前行。(2020级音乐系硕士生 陈雨微)

习近平同志指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我认为“家国情怀”应当是所有学术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在治学之初我们应该想清楚“为什么而学”。(2020级音乐系硕士生 谢薇薇)

融合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要消灭我们之间的差别,而应是求同存异、共生共荣的。习近平同志讲到“民族团结的大一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主流”,以及“不读中国历史,就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读世界历史,就悟不出中国的特色”,让我感触尤深。(2021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生 黄文琪)

(图文/新闻传播学院 林宇阳 王婕)

【责任编辑:曾文萃】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